BloggerAds

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

減壓

減壓
 
一、概述
1.        壓力影響情緒與健康,可以引起不同的症狀,如脫髮、頭痛、失眠、皮膚病、胃痛、腹瀉、胸悶、心翳、月經不調、痛經、緊張、煩躁、易怒、鬱鬱寡歡、精神不振等等。
 
2.        壓力影響情緒與健康,屬中醫情志不暢、肝鬱、肝氣鬱結、肝鬱化火等範圍,概括而言,是情志病。
 
3.        中醫學認為「肝主情志」,謂人的情志 ( 七情: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 )是由肝去調節。情志與五臟息息相關,情志調暢則臟腑調和,陰陽平衡,身體健康。情志不暢則臟腑不調,陰陽失衡,百病叢生。
 
4.        中醫學又認為「肝主疏泄」是指人體的氣機運動 (氣的升降出入 )由肝去調暢,所謂疏肝,就是疏導肝氣,令人體的氣機運動升降得宜,出入順,使氣血調和。若肝失疏泄,可令氣機失調,可出現不同的氣病,如氣逆、氣陷、氣滯、氣閉、氣脫、氣鬱、氣結等。
 
5.        肝既主情志,又主疏泄,情志不暢,可令肝失疏泄;而肝失疏泄,又可令情志不暢。兩者往往相互影,相互為病。
 
二、保健湯水 (以下湯水只供參考)
1. 杜仲茯神紅棗湯 ( 4人份量 )
材料:杜仲5錢、茯神1兩、酸棗仁1兩、蓮子1兩、紅棗10粒、瘦肉1
煲法:清水12碗煲2小時
功效:清熱去濕、健脾安神
備註:外感不宜

2. 竹葉夏枯草圓肉湯 ( 4人份量 )
材料:竹葉5錢、夏枯草5錢、圓肉1兩、百合1兩、西施骨1斤、生薑3
煲法:清水12碗煲2小時
功效:清熱平肝、清心除煩、養血寧心
備註:外感不宜

三、保健穴位-四神聰
 
位置:百會穴前後左右旁開1寸。
 
功效:鎮靜安神,清腦明目
 
主治:頭痛,眩暈,失眠,目痛,鬱證,情神經衰弱等。
 
手法:指按法

 

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

立春養生

立春,是廿四節氣中第一個節氣,乃春季的開始。
春天是由冬寒轉向夏熱過渡的季節,即陰退陽長、寒去熱來的轉折期。此時陽氣漸生,陰寒未盡,所以春天氣候變幻無常,溫差幅度大,忽冷忽熱,天氣乍暖乍寒,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鬆,對寒邪抵抗能力有所減弱,所以不宜馬上換掉冬天衣服,年老體弱者更應審慎,不宜驟減衣物。
錦囊一、下厚上薄
《千金要方》主張春天穿衣宜“下厚上薄",意思是春天增減衣物應該保護好腿腳,但上身衣物可適當減少以適應暖氣上升的特點。
錦囊二、養肝疏肝
按中醫理論,春季屬肝,飲食宜養肝疏肝。在五臟五味關係中,酸味入肝,具收斂之性,不利陽氣生發和肝氣疏泄,飲食調養要投臟腑所好,所以立春時節,飲食調養宜考慮春天陽氣初生,應吃辛甘發散之品,而不宜吃酸收之味。
食品方面有辛溫發散如豆豉、蔥、芫茜等,草藥方面,養肝可根據不同情況,疏肝養肝用柴胡、白芍、川芎、當歸;養肝明目用杞子、菊花。
首烏肝片
功效: 補肝腎,益精血,烏髮明目。
制首烏五錢,鮮豬肝250克,木耳25克,紹酒、醋、鹽、生抽、蔥、薑、蒜、油適量。
豬肝剔筋洗淨切片,制首烏煎成濃縮湯液約20毫升,薑蔥切絲,蒜切片。豬肝片浸於10毫升首烏汁內,加鹽适量拌均,剩余的首烏汁加入紹酒、醋、生抽備用。大火燒熱油,爆香蒜、薑、豬肝片後加入木耳,八成熟時加入剩余的首烏汁,上碟前加入蔥絲即成。
蝦仁韭菜
功效: 補腎陽,固腎氣,通乳汁。
蝦仁30克,韭菜250克,雞蛋1個,鹽、生抽、麻油各適量。
 
資料: 中醫健康日-李小萍中醫師(立春養生)3-2-2014 開心日報

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

立春後合適的飲食

清明是清氣上升的時節。從立春到清明整60天,其間經過雨水、驚蟄、春分,大地漸暖到了清氣上升的時候。清明是人之陽氣生發上升時段,中醫認為,「春與肝相應」,體內肝氣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。常言道,過猶不及,如果肝氣過旺,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,妨礙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。春天肝氣盛,要舒暢情緒,若心情鬱結會使氣血運行不暢,從而引發各種疾病。

 (一) 菊花茶:
 菊花的功效:菊花性涼、味苦辛,有清熱解毒、化痰止咳、清肝明目、疏散風熱的功效,可治療因肝火上亢所致的頭痛、外感風熱造成的感冒、緩解眼酸痛和視疲勞等。注意:菊花性涼,應適量服用或配合性溫的食物(如枸杞子)一併使用。氣虛胃寒、食少泄瀉者慎服,不宜單味多飲。

 不同菊花作用不同:
1)杭白菊(浙江省桐鄉市)清肝明目,疏散風熱,降肝火,兼清熱利咽; 胎菊:尚未盛開的杭白菊花蕾,採摘後直接烘乾是杭白菊中的上品,一般作為禮品的都是用胎菊。

2)貢菊(安徽黃山)具有清肝明目兼清肺火的作用;

3)野菊花(亦有人作黃菊花)清熱解毒、消腫的作用最強,對緩解上火導致的口腔潰瘍、牙痛、口臭都有效,但因其寒涼作用較強,入藥較多,少作茶喝。

(二)豆豆湯/粥:
 綠豆清肝膽熱,黃豆健脾養肝,黑豆補腎養肝血,白扁豆健脾化濕。以上四種豆煎湯或煮粥,適合春天潮濕鬱悶的氣候時服用。
 近日天氣反常,突然暴雨,記得要保護頭頂,因為頂上百會穴是諸陽經之會,若受風寒濕邪入侵,更易生病。被淋雨後,濕冷冷的,寒濕之氣很容易進入身體而感冒或感到不適。除了盡快弄乾身體及頭髮之外,應弄一杯生薑黑糖茶, 以温中祛寒。

資料: 開心日報 31-3-2014 葉翠碧中醫師(清明時節雨紛紛)

袪除面黃

一、面黃原因
1.         陽氣不足:《黃帝內經》:「女子......六七,三陽脈衰於上,面皆焦……. 男子…..六八,陽氣衰竭於上,面焦。」
2.         脾胃虛弱:「脾主運化水濕」、脾主黃色。脾胃虛弱無力,運化失司;或長期飲食不節,損傷脾胃,可令人水濕浮腫,面色萎黃。。
3.         氣血不足:氣主推動及溫煦,氣虛則顏面枯焦。血主濡之。凡血虛、血弱、血寒、血燥等皆可令面色萎黃、淡黃、枯黃。
4.         肝鬱肝斑:肝有疏泄的功能,喜升發舒暢,如因情志不舒,惱怒傷肝,或因其他原因影響氣機升發和疏泄,就會引起肝鬱肝班。
5.         其他:面黃可能與貧血、營養不良、肝炎、肝硬化、脂肪肝、膽囊炎、膽結石、內分泌失調、微循環差等有關。

二、保健湯水 (以下湯水只供參考)
1.         合歡皮金錢草薏米湯 (4人份量)
材料:合歡皮1兩、金錢草1兩、薏米1兩、雲茯苓1兩、瘦肉1塊、蜜棗3粒
煲法:清水12碗煲2小時
功效:疏肝健脾、利濕退黃
備註:外感及孕婦不宜。

2.         黨芪紅棗土茯苓湯 (4人份量)
材料:黨參1兩、北芪1兩、紅棗5粒、鮮土茯苓1斤、炒白朮5錢、舊陳皮1錢、豬展1塊
煲法:清水12碗煲2小時
功效:補氣養血、健脾祛濕
備註:外感不宜。


三、保健穴位-顴髎穴

定位:在面部,目外眥直下方,顴骨下緣凹陷處。

主治:面部美容、口眼歪斜、齒痛、面部疼痛、面部腫痛、臉頰浮腫等

手法:拇指按法
袪除面黃 面部美容保健穴位 顴髎穴
資料: 24-2-2014 開心日報 葉英良中醫師(袪黃行動)

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

防治耳鳴

耳目聰眀(眀是明古字),上集提及眼目,今集提耳朵,只要耳目健康接受各種訊息才令人聰眀。

 耳鳴是指人們在沒有任何外界刺激條件下所產生的異常聲音感覺。如感覺耳內有蟬鳴聲、
 嗡嗡聲、嘶嘶聲、滋滋聲等單調或混雜的響聲,實際上周圍環境中並無相應的聲音,
 也就是說耳鳴只是一種主觀感覺。

 耳鳴的病因比較複雜,一般可分為兩大類:

①耳源性疾病(即與耳部疾病相關),往往伴有聽力下降,多數為內耳或耳神經傳導問題,
 又或藥物副作用引起。感冒、腫瘤也可引起耳鳴

②非疾病引起,聽力正常。可能因過度疲勞、睡眠不足、情緒過於緊張導致耳鳴的發生。
 今天主要探討非疾病性(西醫找不到原因)耳鳴。


中醫認為常見的耳鳴原因:

1. 肝火上擾:耳鳴如聞潮聲或風雪之聲,耳鳴時輕時重,病情和患者精神狀態有關,
 常在鬱怒之後發生或加重,可兼耳脹耳痛感。

2. 腎氣不足:耳內常聞蟬鳴之聲,晝夜不息,夜間較甚。聽力逐漸下降。

 按摩方法:

1. 鳴天鼓法:兩掌心分別掩住左右耳,手指托住後腦部,食指壓在中指上,
 使食指從中指上滑下,以此彈擊後頸髮際處,可聽到咚咚之聲。

2. 搓掌按耳法。坐定搓掌心50次,趁掌心熱時緊按雙側耳門,再突然鬆開,
聽到叭的一聲,起到震耳的作用。每天做6-10次。

鳴天鼓法1

鳴天鼓法2

資料: 10-3-2014 開心日報 葉翠碧中醫師(耳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