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面黃原因
1. 陽氣不足:《黃帝內經》:「女子......六七,三陽脈衰於上,面皆焦……. 男子…..六八,陽氣衰竭於上,面焦。」
2. 脾胃虛弱:「脾主運化水濕」、脾主黃色。脾胃虛弱無力,運化失司;或長期飲食不節,損傷脾胃,可令人水濕浮腫,面色萎黃。。
3. 氣血不足:氣主推動及溫煦,氣虛則顏面枯焦。血主濡之。凡血虛、血弱、血寒、血燥等皆可令面色萎黃、淡黃、枯黃。
4. 肝鬱肝斑:肝有疏泄的功能,喜升發舒暢,如因情志不舒,惱怒傷肝,或因其他原因影響氣機升發和疏泄,就會引起肝鬱肝班。
5. 其他:面黃可能與貧血、營養不良、肝炎、肝硬化、脂肪肝、膽囊炎、膽結石、內分泌失調、微循環差等有關。
二、保健湯水 (以下湯水只供參考)
1. 合歡皮金錢草薏米湯 (4人份量)
材料:合歡皮1兩、金錢草1兩、薏米1兩、雲茯苓1兩、瘦肉1塊、蜜棗3粒
煲法:清水12碗煲2小時
功效:疏肝健脾、利濕退黃
備註:外感及孕婦不宜。
2. 黨芪紅棗土茯苓湯 (4人份量)
材料:黨參1兩、北芪1兩、紅棗5粒、鮮土茯苓1斤、炒白朮5錢、舊陳皮1錢、豬展1塊
煲法:清水12碗煲2小時
功效:補氣養血、健脾祛濕
備註:外感不宜。
三、保健穴位-顴髎穴
定位:在面部,目外眥直下方,顴骨下緣凹陷處。
主治:面部美容、口眼歪斜、齒痛、面部疼痛、面部腫痛、臉頰浮腫等
手法:拇指按法
資料: 24-2-2014 開心日報 葉英良中醫師(袪黃行動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